近几年,即使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调控房价的政策,但房价却一直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这就导致很多年轻人无法仅凭自身的努力购买房产,由父母出资帮助子女购买房产父母成为一种常见的的社会现象。那么,这种出资行为的性质到底如何认定呢?到底是赠与还是借贷呢?司法实践中对此存在许多争议。
经典案例
A与B系母子关系,B与C系夫妻关系。2012年11月,B与C登记结婚,二人婚后资金缺乏,为了购买并装修坐落于杭州市滨江区浦沿街道某公寓的房屋,2012年9月至2013年11月期间,A分多次向B、C汇款。2016年3月,A以其为B、C夫妻双方购房的出资是借款为由,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B、C偿还所借购房款及装修款共计人民币150万元。而C辩称该出资是A为B、C购置不动产所用,该行为系父母对子女的赠与行为。
本案主要争议焦点为:A为B、C出资购房行为的性质应认定为赠与还是借贷。
该案历经一审、二审、再审,法院均认定该出资为借款。
司法观点
其实,在父母对出资性质未明确的情况下,司法实践中对该款项存在着以下两种不同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
应当认定为赠与。从中国现实国情及社会常理出发,父母出于让子女生活更好的目的,为婚后夫妻双方购置房屋出资的,该出资应推定为对夫妻双方的赠与,而且父母借贷给子女买房的比率要远远低于将出资赠与给子女买房。
第二种观点
应当认定为借款。 婚后子女购房时父母出资,除明确表示赠与的以外,应视为以帮助为目的的临时性资金出借,子女负有偿还义务。
小律评议
在相关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对此种情况的定性并未明确的情况下,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子女辩称出资是赠与性质,应当承担举证证明责任
父母出资购买房产,是基于与子女人身关系考虑,往往父母不会就该出资要求出具借条,仅有出资的记录。但不能据此当然推演出出资就是赠与的结论。
子女主张出资系父母的赠与时,也应提供相应的证据予以证明。如不能提供证据证明应当认定存在赠与事实不能排除合理怀疑。
2.父母出资帮助子女购房不能视为理所应当
从法律意义及公序良俗角度而言,父母无义务出资给子女购房,反言之,子女应当向父母履行赡养义务,在当前高房价背景下,部分子女经济条件有限,父母在其购房时给予资助属于常态,但不能将此视为理所当然,也绝非法律所倡导。
如今,实务中越来越多的判例倾向性的将婚后父母帮助购房出资认定为借款,结合上述典型案例,法院基本亦是依据第二种观点认定借贷关系成立。
小律提示
为减少纠纷,应当事先预防风险,即婚后父母出资帮助子女购房,无论是出于赠与的意思表示还是借贷的意思表示,均应当尽可能将其落实到书面材料上(如签订借款/赠与协议)或将进行完整的录音、录像等,最好前往公证部门公证,这样子女一旦发生离婚纠纷时,父母的出资属于何种法律关系便很明确,其合法权益会得到更加有力的保障,同时也能避免讼累和负担。
本文首发于浙江禾泰律师事务所微信公众号